《姚期》令我所想到的(下)

2020-10-06 17:26来源:京剧艺术网阅读量:7175


 
   《姚期》中,在见到刘秀之后,裘先生的四段“二簧原板”统共才12句(两四两二),但是却听得出姚期那种如履薄冰、战战兢兢的心情。通俗地说,姚期此时此刻是有点儿肝颤:他明白,刘秀是借调他回朝安度晚年之机,削掉他的兵权,虽然耳聋眼花、步履蹒跚,但其心里明镜儿似的。他知道,“伴君如伴虎,如羊伴虎眠,一朝龙庭怒,四体不周全”,老人心中是一百个小心,一千个谨慎。待唱到第12句“娘娘待老臣恩重如山”时,我体会姚期简直都不知道该怎么做,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郭妃,惟恐出现一丝一毫的纰漏或者半点差池招致灭门杀身之祸。这就为后边的大骂小奴才,做了感情上的铺垫和心理上的准备。
    可以设想,如果放在今天,在这场戏里,创作者不来句闷帘“导板”再加上几十句成套的“二簧”才怪呢!他们认为,这是第二本《草桥关》的开始,是从正面树立人物形象的关键时刻,此刻,姚期已经完全明白了刘秀的目的,心中感慨万千,非成套唱腔不能表达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。可是当年的裘先生呢,怹不用那么多东西,效果是不是同样攫取人心?这也许就是艺术水平高下之分吧?
    全剧的高潮当属“绑子”时那句“小奴才,做事尔真胆大”了。每当“小奴才”三字一出,剧场无不“炸窝”。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某天,我在长安戏院买票,排队的人较多,有几个人都说:“一块钱,光听那〈小奴才〉三字就值了!”许多戏迷说:“我花钱买票,就是奔着这一嗓子来的。”这一嗓子,不仅音儿足,味儿更足!裘先生不是在卖弄韵味,他是在宣泄剧中人的情绪:姚期最怕什么,偏偏就来什么,还没有进家门就知道了恶讯,面临满门抄斩的绝境,一辈子死里逃生、如今已是风烛残年的老人,心里对于儿子的不满、气愤、怨恨、责怪,但又痛惜、怜爱的复杂情感,都在这三个字里了,实在是太震撼人心了!全剧从头到尾只有这么一个高腔,却让人记一辈子。这与当今大腕、名家,动不动就来个嘎调、甩个高腔又是多么大的区别啊!
    高潮不等于结尾,把姚刚绑上以后,姚期还要安排许多后事,有对众人的几句交待。在这里裘先生把传统和创新结合起来。老本原来是“摇条辙”:“难得尔等全忠孝,留下美名万古标”,是开口音的韵脚。裘先生虽然嗓音不像金少山那么宏量,但他唇、齿、喉、舌、鼻五音俱全,不论唱什么辙,都能按字音发声、归韵。一般说来,花脸习惯于唱开口音,不适于唱闭口音。裘先生冲破了传统的樊篱,把它改为富有悲愤、悔恨情感的“衣七辙”:“难得尔等全忠义,留下美名万古题”。改了字以后,旋律的音乐感和人物的内心情绪,结合得更加紧密,比原来的“摇条辙”,更突出了戏曲效果,可谓不落窠臼。由此可见,不是说传统不可以突破,但是要用得恰到好处,要让演员、观众双方能够接受,这才是“移步不换形”。
    面对目前诸多的劳民伤财和费力不讨好,戏曲工作者,也就是内行,能否从裘先生的《姚期》中总结出点儿什么来呢?一出短短的《姚期》,还有一段《赵氏孤儿》里不长的“我魏绛”,给了我许多启示,难怪裘派的声腔艺术永远留在观众心里、使得这个戏至今屡演不衰呢!    
作者:于无声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