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甦仁先生---“四维剧校”建校始末的历史见证人

2021-04-30 14:17来源:京剧艺术网阅读量:10595


 
    众所周知,中国戏曲学校的前身是“四维戏剧学校”( 简称“四维剧校”) ,今年五月一日,正是“四维剧校” 诞辰 76周年之时。由于年代已远,经历人或健在的年事已高或大都故去,至于“四维剧校” 是如何诞生,又怎样的终止,建校元勋校长冯玉崑先生(1890--1954)的生平,对建国后的京剧事业做过什么贡献?这些史料在当前书刊、网络上,却少有记载,有文也常误写不实,成为京剧现代发展史上的缺憾。
    庆幸,郑州92岁的陈甦仁先生,这位当年“四维剧校” 的大师兄,凭着自已常年的笔耕、记忆,近期出版了一本《戏曲改革家、教育家冯玉崑先生》回忆录,真实、详细地记录和填补了这段难得的历史。
    陈甦仁先生(原名陈维仁) ,生于1928年7月3日北京一个农家。在他十岁(1938年)那年,便离家跟随其舅舅冯玉崑先生(29岁)闯荡江湖,走进学京剧吃戏饭的人生之路,历经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、建国大业,为弘场国粹京剧事业,无怨无悔地奋斗至今。
    2015年8月被中共中央、国务院、中央军委授予“抗战老兵荣誉称号” ,并颁发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。2019年9月再次被党和国家颁发“国建七十周年老兵”纪念章。
   【陈老人生的引路人冯玉崑先生】
    冯玉崑先生,北京人,1890年2月出生于北京崇文门外花市大街羊市口胡同一个木匠家中。兄妹两男三女五人,冯玉崑排行老三,上有大哥冯玉成、大姐冯玉珍,下有两妺,二妹冯玉秀(陈甦仁母亲)、三妹冯玉梅,均嫁农家。
    冯玉崑七岁(1897年)入北京庆喜班作科学戏,改名冯庆顺,先学梆子旦行,后学京剧、昆曲小生、老生、武生,天资聪慧,饱受熬苦,会戏很多。十三岁(1902年)出师。
    1905年,冯十五岁便与师兄弟刘庆初(刘复初)、杨庆昌(杨德昌)、李庆水(李德勇)等十多人組班,离京闯码头。在保定、天津、山东一带演出。
    1911年(民国初年),冯到上海,在各剧场搭散班,结识了上海京剧名角葛华卿、牛富贵及北京喜连成科班的郭喜庆、李连甲、杜富龙、朱富亭、梁连柱等京剧同仁,对今后独自组京剧戏班、带团、建校奠定了基础。
    1928年后,冯在上海组班“上海立志平剧社” ,成为班主,开启带戏班在江淅华东南一带跑码头的生涯。冯思想进步,敢于割除旧戏班的种种陋习,制立文明新规“六不”: 不嫖妓;不赌钱;不吸毒;不带酒上台;一律不准“台上见” ,演出前必须对戏;台上演出严肃认真,不准笑场、打闹开玩笑。剧社因此精神面貌、风气渙然一新,整体艺术效果不断提高,名声逐渐享誉江南。
    1932年,冯在福州组建“醒华平剧社” ,唤起国人反对日冦制造“九一八事变” ,侵占我东三省的爱国激情。先后在江西、福建、广东各地及广州、香港九龙等地演出。
    冯王崑在建造戏班方面,进一步立下新规:演员人格平等、自尊自爱;学文化;不陪酒、不接请;舞台前后张挂孙中山先生画像,破除旧戏班的陈规陋习,树立爱囯情怀等,使剧社全体成员精神面貌渙然一新。冯在追求进步光明,决心改革戏曲的道路上,做出了实践和探讨。
    冯玉崑在广州期间,有幸结了许多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艺术界进步的作家、戏剧家及地下共产党员朋友,如音乐家杜雷、美术家董萃、戏剧家马彥祥等,这些友人对冯影响很大,为以后创办“四维剧校”奠定了思想基础。
冯玉崑先生着解放军军装照
    1937年“七七事变” ,全国抗日战争爆发。马彥祥、董萃等人士建议冯玉崑,将“醒华平剧社” 改名“四维平剧社” ,以此更能激发戏曲界艺人爱国、信守“礼义廉耻,囯之四维” 祖训之精神,冯欣然接受。
    随着日寇兽蹄侵华的扩张,特别是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陷以后,大批华北、华东的京剧戏班艺人流落到湖南、广西境內。冯玉崑便聘请这些艺人,在常德、衡阳组建了《四维平剧分社》。根据战局的恶化,日冠逼进湖南,冯又将剧社的人员,组织转移安排到《桂林四维平剧社》和《柳州四维平剧社》。
    1939年春,冯率剧社戏班在柳州市曲园大戏院演出,并出资在柳州郊外半山区购地,建立了供所有戏界艺人死后安葬的“戏界义地” ,此举得到社会各方人士和戏界同仁的高度赞扬。
    1939年11月,日冠侵入广西,开始对南宁、柳州、桂林等市地进行空袭轰炸。在这期间,冯玉崑不仅要组织剧社排戏演出,还要随时防空躱避人员伤亡。剧社的曲园大戏院不幸被日机炸毁,冯率领全社演员克服各种困难,新排田汉先生编剧《芦沟桥之变》,十天后移至柳州东方影戏院演出成功,轰动柳州。
    曲园大戏院的被炸,使冯玉崑更坚定了宣传抗日救亡的决心,也可以说是他从一个梨园戏班班主,转变成为爱国艺人,决毅追求进步人生的转折节点。
    1940年1月,冯选派《柳州四维平剧社》演员10名(陈甦仁是其中之一),参加慰问“昆仑关大捷” 前线将士演出,並组织全社人员举办“慰问昆仑关将士” 多场募捐义演,全部收入上献当局。
   【创办《四维儿训班》】
    1941年春,冯玉崑先生为使“四维剧社” 后继有人 ,在柳州创办了《四维儿童戏剧训练班》(简称“四维儿训班”)。在办学过程中得到著名戏剧评论家马彦祥先生等大力支持。冯将衡阳、常徳、桂林及柳州的小学员集中,又招收一些战争中的流浪儿童,约有五十多人,派本剧社老艺人和社外名家教戏带领练功。
1944年柳州浮桥
   “四维儿训班” 摒弃旧戏班的陈规陋习,教戏练功课程安排科学合理,下午修学文化课,学生每学完一出戏,便进行响排后登台演出,使其增加舞台经验。13岁的陈维仁,天资聪慧又肯吃苦练功,艺技大增,很快成为班上文武双全的拔尖学生。
    1942年夏,《四維儿童戏剧训练班》开始独立演出,冯带学员在湖南永至广西境内巡回演出两个多月,反响很好。
    1943年8、9月间,“四维儿训班” 在广西全州演出,首次见田汉、安娥夫妇,并观看了班上孩子们的演出,给予了热情的鼓励,教导同学们: 从今以后要努力学习文化,苦练技术演好戏,演爱国戏,做一个 戏剧改革的生力军” !
田汉先生照
    在这次历史性见面会上,冯校长宣布: 正式聘请田汉先生为《四维剧社》的终身顾问。从此,田汉先生成为冯玉崑戏曲人生的导师和挚友,使《四维剧社》走向成为爱国、革命性新时代戏班的道路上,具有脱胎换骨性的意义。
   【亮相“西南剧展”】
    1944年2月,广西桂林已从抗日战争以来,成了聚集大批全国爱国文化艺术人士避难的“文化城” 。在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下,由欧阳予倩为筹委会主任,田汉等为筹委,举办了近两个月声势浩大的“西南第一屇戏剧展览会” ,西南8省市千名戏剧工作者,演出60多个剧目达170多场,演出极大振奋民众抗日士气和爱囯情怀。
西南剧展开幕式全体人员合影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 冯玉崑社长带领《柳州四维平剧社》积极参演,除传统戏外,最亮眼的是“四维儿童训练班”,全由学员孩子出演新排的《江汉渔歌》(田汉编剧、李紫贵导演、张玉甫、李才宝、范舒元助导),在“剧展” 中一经首演亮相,便好评赞扬炸窝,轰动整个桂林演艺界,取得很大成功。这出《江汉渔歌》新编戏,也成了今后“四维剧校” 压箱底的代表剧目。
《江汉渔歌》剧照
全体四维平剧社人员在“剧展”合影
   “剧展” 中,在田汉先生等人的倡导下,全体参展的演艺人员,搞了一场为支援慰问前方抗战将士“国旗献金” 绕市大游行。走在游行最前头的8位持旗人,便是“四维儿训班”的学员。冯社长通过带队参加“剧展”演出和各种活动,极大培养激发了本社学员的抗日愛国精神,开阔了眼界,增长了艺技才干。
    陈维仁自进入“四维儿训班” 以来,并未因与冯社长的亲属关系而享受特殊优待,照样受罪挨打,反而在练功、演出和照顾小师弟(妹)生活方方面面,处处起表率作用,成为班里令大家信服的“大师兄” 。经多位老师严挌五年多的栽培,陈维仁也成了演出文武双全的台柱子,学演的剧目有:《江汉渔歌》、《苏秦六国封相》、《坐寨盗马》、《拜山盗钩》、《徐策跑城》、《斩经堂》、《古城会》、《杀四门》、《八大锤》、《收姜维》、《武文华》、《乾元山》、《战马超》、《长坂坡》、《战宛城》等。
   【湘桂告急,西南大逃亡】
     1938年10月武汉沦陷,1941年12月,太平洋战争爆发,日军为打通至越南的交通大动脉,开始发动入侵湘桂黔的战争。1944年6月28日,日军进攻衡阳,形势危难已逼胁桂林、柳州的安全。冯玉崑社长听从田汉先生的建议,准备带领“四维平剧社” 全体师生成员向贵州、云南方向转移。
    1944年5月,冯社长委派张玉甫老师,率领“四维儿训班” 学员开往贵州省独山演出。(当年秋天,陈维仁在慰军演出《周瑜归天》(饰周瑜)中受伤右手骨折)。
    谁料,趁冯社长到衡阳安排“衡阳四維平剧社” 人员撤离之事时,在桂林“四维平剧社” 的李紫贵、曹髠坤带领金素秋等角儿,另起锅灶组成“秋声平剧团” ,离桂前往重庆去了,造成“桂林四维平剧社” 的分裂解体。等冯社长回到桂林,剧社垮散已成事实,这次事变是对冯玉崑先生最大的又一次精神打击。
    1944年11月3日,日军同时向桂林、柳州攻击,造成两地十万难民向贵州方向大逃离。“四维儿训班” 在冯社长组织下,先从独山乘车到都勻,后裹挟在逃亡难民中,步行踏往贵阳的路上。
 
    在都匀到贵阳近120公里的逃亡征程,全是连绵陡峭的山路,天上不时有日军飞机的轰炸扫射,又逢初冬寒雨绵綿,冯社长拄着拐杖与“四維儿训班” 的师生步步同行,拉推着装满戏箱的轮车,16岁的陈维仁始终协助老师照顾着年少的师弟(妹)们,风餐路宿忍饥挨饿,历经苦辛,于12月中旬抵达贵阳市,这也成了“四维儿训班” 孩子们从艺人生磨练成长最悲壮的经历。
    在贵阳市,“四维儿训班” 的师生,受到田汉、安娥夫妇的亲切关怀,住进冯玉祥将军夫人李德全办的“贵阳市救济总署难童收容所” 后,恢复正常的练功、排戏。赶 排了田汉先生新编戏《桂岭双忠记》(陈饰张忠烈),为抗战前线将士筹款义演,完成十万双布鞋的任务。
    1945年2月春节期间,“四维儿训班” 在贵州民众教育馆礼堂,演出田汉先生新作《三本儿女英雄传》。
    1945年3月,田汉通过当局军政部(主任周恩来)和三厅(厅长郭沫若),将“四维儿训班” 托付给青年远征军罗卓英部207师代管,使师生有了基本生活和人身安全的保障,之后移师云南昆明。
   【1945年“四维剧校”的正成立】
    1945年4月中旬,在昆明市“昆华女子中学” 会议室,召开成立“四维戏剧学校” 筹备会。出席者:田汉、冯玉崑校长、张秘教务长、安娥女士、马彥祥、林路、董莘先生等;学生代表陈维仁、李维华列席。
    会议通过了建校的总方针、校训、校歌、教学大纲等,冯玉崑任校长、田汉为荣誉校长、安娥女士为顾问。校歌由田汉作词、林路先生作曲。
    1945年5月1日,《四维戏剧学校》建校庆典大会,在昆明市北教场阅乒主席台隆重举行。陈甦仁(陈维仁)先生回忆当时的情景如下:
    大会由剧校教务长张秘主持,主席台就座的有:名誉校长田汉、校长冯玉崑、顾问安娥女士、青年远征军主任葛建石、师长罗佑伦;嘉宾:著名教授闻一多、李公朴、吳晗、戏剧家马彥祥等文化艺术界知名人士。
    冯玉崑校长首先讲话中说:中国旧戏剧改革必须从孩子身上开始,只有建立新剧校,造就新人材才能取得新希望。建校宗旨为: 创造戏剧界新的生命,剷除戏剧界一切恶习;提高学员文化水平,砥砺学员人格道德。冯校长表示:今后,需要我们全校教职员工共同努力,把全部学生培养成戏剧改革的生力军。可喜的是,我们有田汉先生掌舵和社会贤达、教授爱国人士们的指导支持,我们“四维剧校” 一定会在抗战救国的特定历史中茁壮成长。
    田汉先生发表讲话:激同学们不作小戏子,要作抗战救国的生力军,是建设伟大囯家的主人翁!一定要坚持苦学苦练,成长为有文化、有志向的戏剧改革的好演员。要永远不忘国聇,不做亡囯奴,要坚持抗曰救国的最后胜利。祝愿孩子们在新的学校里健康成长!
    到会的嘉宾致辞后,剧校全体学生登台高唱校歌。陈维仁代表全校学生发言:今天是我们学校的生日,也是我们学生成长历程中最重要的纪念日。我们中华子孙要不忘国忧,立志报国。我们全体学生宣誓:一定要刻苦学习,努力提高艺术技能,永远牢记“校训” 和田汉先生的教诲:“我们不做小戏子,要成为戏剧改革的生力军!”。
    最后,大会由田汉先生在台上指挥,带领到会全体人齐唱《义勇军进行曲》,在雄壮歌声中圆满结束。当晚首次以“四维戏剧学校” 的 名义,演出了《江汉渔歌》(陈维仁、解维蓉主演)。
1945年5月5日---6月5日,在“昆华女子中学” 大礼堂,举行为期一个月的“四维校庆公演” 活动。
    剧目如下:《江汉渔歌》(主演陈維仁、谢维蓉)、《新儿女英雄传》(主演李维华、易维芝、陈维仁、葛维菁等)、《南明双忠记》(主演沈维志、陈維仁、张维达)、《武松与潘金莲》(主演陈维仁、易维芝、饒维徳)、《梁红玉》(主演李维华、陈维仁、、刘维良)、《新雁门关》(主演陈维仁、李维华、郑维光)等(编剧:田汉、欧阳予倩;导演:张玉甫)。
    公演誉满春城,轰动云南,“四维戏剧学校” 师生的艺技实力,也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、戏迷观众的认可。由此,一所追求爱国进步和时代戏剧改革的新型京剧科班艺校,在抗战西南大后方昆明诞生出世了!
    在建校后的第75天,1945年8月15日,日本宣告投降,中国人民胜利了!“四维戏剧学校” 全体师生,在田汉先生等人的关怀下,由冯玉崑校长带领北上东北、北平,历经国內爆发內战的种种风险,克服重重艰难困苦,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,为建国后保留、造就输送一大批京剧优秀人才,为筹建“中国戏曲学校”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    田汉先生和冯玉崑校长创建“四维戏剧学校” 的卓绝功勋 ,在中国京剧发展史上,是铭刻在时代的事实,是不能抹杀的,更不应该让世人忽视忘却!
“四维剧校“高材生、京剧名家刘秀荣、谢锐青《棋盘山》剧照
    我们向陈甦仁老先生和原“四维戏剧学校” 健在 的谢锐青,李呜岩、刘秀荣、钮镖等京剧表演术家致敬,并表示衷诚的祝福,愿各位安康长寿!再为传承京剧艺术留些玩艺儿,留点历史!
作者:廖振刚